close

聯副故事屋/大師走了

2015-04-01 09:11:42 聯合報 賴瑞卿

雖然經歷過幾次死亡的傳聞,其中有兩次說他被暗殺,有四次說他病逝,全都繪聲繪影,最後卻證實都是謠言,但這次在電視上播出的新聞,情況有些不同,消息是由他美麗的夫人,身著墨色長衫,罩著黑色面紗親自在電視上宣布的,身旁還站著為他診治的國立醫院的院長,神情哀戚、眼 圖/想樂

分享

雖然經歷過幾次死亡的傳聞,其中有兩次說他被暗殺,有四次說他病逝,全都繪聲繪影,最後卻證實都是謠言,但這次在電視上播出的新聞,情況有些不同,消息是由他美麗的夫人,身著墨色長衫,罩著黑色面紗親自在電視上宣布的,身旁還站著為他診治的國立醫院的院長,神情哀戚、眼眶泛紅。

大師往生的消息發布後,大家並沒有預期的悲慟,反而暗裡鬆了一口氣,這樣說並非人們冷血的期盼他早日上路,而是這個國家籠罩在他死亡的陰影下,已經太久了,媒體揣測他安危的分析報導,也太多了,種種壓力已經瀕臨人們忍受的極限,所以他的死訊反而讓大家的憂心化解了,不再懸空飄盪,但隨即意識到這個偉大的思想家、哲學家的逝世,對國家將是多麼重大的損失,就又陷入悵然若失的遺憾裡,心情低落起來。事實上,之前的幾次傳聞被澄清後,兩位文化部的高級官員、一位衛生部門的次長,都因為疏於查證引咎辭職;六家報紙、十二家雜誌社、十五家電視台也因為散布謠言被大師控告,數十件相關的民刑事訴訟,在檢察署與地方法院、地方法院與高等法院、高等法院與最高法院之間,來回折騰好多年。每次出庭,當工友將摞成山的資料推出來堆放在法官身邊時,旁聽的民眾無不驚叫連連,這些資料的某些觀點或論證,常常引起人熱烈的討論,推敲其間的細節,媒體也在顯著的版面、重要的時段詳細的報導,可是日子久了,也和其他新聞的命運一樣,逐漸萎縮,像泥沙漸漸被水溶解,慢慢從大家的記憶裡消失,如今它又像滿月的潮水漲上來了。

第一次傳說他死亡是七年前,據說是泌尿系統的毛病:攝護腺和膀胱功能失調,每晚為頻尿所苦,一天晚上,因為用力過猛,竟昏厥在馬桶上;第二次是四年前,在大啖魚翅後,引發猛爆性肝炎,住院二十多天,面黃肌瘦的走了;最近一次是去年,因為複雜的版權糾紛,起因是大師在國家正義黨的推舉下,出任共和國參議員,這個榮耀對於作品是一種加持,適用合約中影響力加乘的條款,版稅自動提高10%,哪知卻被出版社剛上任的經理引用報酬率遞減的條文,予以回絕,理由是參議員的形象對人格是一種傷害,對作家是一種侮辱,大師受到嚴重的羞辱,怒火攻心的結果引起血栓,據說由於死相不雅,家屬為了維護形象,遲遲不敢公布訊息,林林總總的流言尚不包括一次為了植牙,失蹤了好一陣子,正當人們忐忑不安、議論紛紛的時刻,他卻神采奕奕的出現在螢幕上,晶瑩的磁牙在鎂光燈的照射下,閃閃發亮,人們這才恍然大悟。儘管謠言如此猖狂,大師始終維持淡定,沒有改變生活習慣,總與人們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距離。

精研賀佛爾理論的大師,對於群眾心理有深刻的了解,知道不能遠離群眾,否則會被遺忘,也不宜過分親近,不然就喪失神祕感,失去權威性。他年輕時,筆耕不輟,著作豐富,也主持重要的節目,像太陽到處散發著光芒,上了年紀後,體力有些不支,才逐漸從螢幕上退隱,但每當大家對他的印象開始模糊,就有某些有趣的新聞突然出現,而這些又和他著作的一些章節有某種關聯:譬如一幅唐伯虎的畫作,到底是真是假;例如巴頓將軍到底是抽雪茄,還是紙菸?偉大的領袖在橫渡金沙江時,到底用竹排,還是皮筏,在紛紛擾擾的報導中,他總在適當的時候挺身而出,引經據典直指問題核心,並且在他的著作中找到佐證,有人抨擊它是刻意的安排,但大師總能旁徵博引的駁斥,因而此種中傷從不曾減損他的光芒。

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,大師對於人文科學是無所不知的,他博覽群書,經常從先哲著作的字裡行間,悟出深奧的道理,雖然生長在海島的共和國,先祖卻來自文化悠久的歷史大國,這使大師在觀察事物時,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宏觀傾向,在剖析事理時,有一種高瞻遠矚的敏銳,不知有意還是巧合,大師和歷史大國的偉大領袖都罹患同樣的隱疾,兩位偉人晨起出恭時,總是遇到困難,領袖在革命內戰時期,只要順利出恭,群眾就雀躍歡呼,奔相走告,大師在處理這個問題上,卻更富哲理,把它引導到形而上的境界,他說:出恭的困難,在於吸收太多深奧的知識,一時難以消化,思想家和常人不同,普通人每天只接受有限的、膚淺的知識,消化當然順暢。一個閱讀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》的人當然要比閱讀《四十歲以前必須做的三件事》的人,在消化上需要更多的時間,所以出恭困難是偉大的象徵,大師的創見造成很多人的自卑,人們重新省視腸胃的機能,發現原來排泄順暢是平庸無能的象徵,由於憂慮自己的平凡,有些人出恭就遭遇到困難,從而沾沾自喜以為具備偉人的特質,和大師達到同樣的境界,卻不知它是一種假性的便祕,對於社會大眾的困擾,大師深感不安,特別針對此問題,撰寫一篇論文〈論消化與文化的因果關聯:其本質、現象與突變〉,發表在國際知名的醫學雜誌《Pathology Quarterly》上,最後又補充許多相關的文章,集結成一本科普書籍:《消化﹕你不能不知道的事》,總共銷了一百萬冊。

不過,這些都已成為歷史,大師此刻躺在上好楠木製成的棺木裡,褥墊是金黃色亮閃閃的高級綢布,上頭罩著一片透明玻璃,他雙手交叉在腹前,躺在國家紀念館的大廳,這是對國家有卓越貢獻者的殊榮,前來瞻仰的民眾,從大廳的棺木旁邊排起,一直延伸到街上,蜿蜒四、五公里。棺木內的他,一如往昔,穿著黑白分明的衣褲,外面是純白的夾克,內裡是一件圓領的黑襯衫,配著一條黑色褲子,仍然理著平頭,雙頰有點浮腫,鼻梁上架著招牌墨鏡,據說生前為乾眼症所苦,早就囑咐歸天時,一定要戴上墨鏡。

粉絲們忍著酷暑,耐心排隊等候進入大廳,瞻仰遺容,大家都神情哀傷、眼眶含著淚水,不由自己的想到大師黑白分明的一生,還有他著名的理論「黑白辯證法」。他常說﹕「為人處事要黑白分明,黑的就是黑的,白的就是白的,不容混淆,不過判定黑白需要智慧,有些黑的,其實是白的,有些白的,其實是黑的。」儘管大師一再闡釋,許多人還是無法理解黑白的分別,但最後都接受大師的指引,把它交給智者判斷。大師經常開示大眾,不認識黑白,沒關係,要緊的是承認自己的無知,無知就是有知,孔子不就說﹕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
大師常說﹕即使像他這麼好學不倦的人,有時候也會混淆了黑白,何況一般大眾,它的界定像佛理一樣,必須終生鑽研,有時黑到極致,就變成白的,有時白到最高點,就變成黑的,並非一成不變。年輕時由於批判政府,大師曾坐過幾年牢,這種正義的黑牢賦予他道德的高度,讓他不管面對各種抨擊,即使處於劣勢,只要適時提起這些經歷,就使對方氣餒,重而反敗為勝。中年以後,他每天為報刊撰寫專欄,夜裡則出現螢幕上,為電視台主持節目。偶爾,還為人們提供法律諮詢,最有名的例子是為首富的私生子追索遺產的訴訟案,案子在地院和高院接連敗訴,最後找上了大師,終於反敗為勝,私生子贏得兩百億的遺產,這就是有名的「鷹勾鼻訟案」,由於私生子和首富都有明顯的鷹勾鼻,大師在庭上提出150張兩人正面和側面的照片,還列舉有鷹勾鼻特徵的14位國際名流,從匿名照片中,旁聽的民眾和法官輕易的從這個特徵中,指認出父子、母子、父女、母女和兄弟姊妹的關係,事實勝於雄辯,私生子獲得遺產,大師也奠定他在法界的權威。

排隊等候進場的人群中,突然傳出竊竊私語的話聲,有些人正在談論這個案子,雖然事隔多年,大家還是津津樂道,大師美麗的遺孀戴著黑色面紗,站在角落向排隊的群眾微微頷首,令人想起他遠在國外的子女,這個莊嚴的場合竟然不見蹤影,人們左顧右盼,窸窸窣窣的議論起來。大師一生自詡風流,身邊常有絕色的女子圍繞,他結過四次婚,兩次仳離,一次喪偶,前後四位夫人只帶給他一對兒女,女兒在英國留學就業,兒子則在德國發展,他們都聰明伶俐,而且儀表出眾,大家都還記得金童玉女當年的模樣,雖然不能回國奔喪,但各自發表一篇文章,追悼敬愛的父親。兩篇祭文文情並茂,讀者無不深受感動,教育部決定將它們列為教材,人們甚至覺得未能親臨哀悼,反能凸顯祭文的張力,讚嘆大師的兒女像乃父一樣睿智。不過一些別有用心的雜誌卻說,這對兒女私下寫一封信給繼母,表示﹕大師在他們居住的國家有不同的評價,多年來,他們不敢承認是大師的後代,擔心引起當地社會的誤解,希望往後也能維持這樣的隱私,這對於他們在當地管理和發展大師的遺產,是一種必要,希望後媽諒解他們的處境,只要發表父親生前擬妥的祭文即可。

真相到底如何?黑白要怎麼分辨?只有大師知道,可惜他已不能言語,瞻仰遺容的隊伍緩緩的蠕動,哀樂和鼓聲不時響起,這是歷史的一刻,剛打過玻尿酸的歌壇天后、才與建築業大亨簽完分手協議的名模、兩小時前才被交保的參議員、有包青天稱譽的知名檢察官、在電視台剛錄完影的政論名家、補習班連鎖集團的老闆、寺廟公會的理事長、商業同業公會的主席、律師公會的代表、作家協會理事長都排在隊伍當中,平時伶牙俐嘴的他們,此刻無不一臉肅然,安靜的站著,大家都來見證歷史的時刻,悄悄迎接沒有大師的時代,今後再沒有人為社會判定黑白,社會到底會變好,還是變壞,誰也不知道,咚的一聲,鼓又敲了一下,人群向前移了一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VJ45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